2014年10月3日金曜日

B10230322_黃麗萍_week1

建立一棟屬於自己的住所亦或是山頂洞人居住的洞穴,純粹目的就是為了追求一座能遮風避雨的堡壘。
但在書中提到的基督教所創造出來的天堂、教堂與穆斯林因可蘭經的戒律而得到一個狹礙的生活方式,都是為了讓自己得到一個舒適、怡然自得,更是能夠從中感受到心靈平和的特殊空間。
除了實體建物本身的構成是否為安全平穩等考量外,在視覺上的造型感受也同時影響著建物的架構,因為人的知覺視覺都會是間接的影響到心理層面的細微變化。
所以虛擬的空間是心靈,而實體的空間就是一個為了能安撫人心的環境或場所。不外乎,空間對我來說她應該是個能發散出祥和、靜謐的一種氛圍,能與存在於空間內的人事物都達到平衡與不違和的結果。

另外,我還想談論在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巴塞隆納裡,他的每一條街口都會讓人不自覺的迷失。這是因為在城市建物在經過安排與規劃後,呈現棋盤式的排列,每條街的交叉點都是以整齊的垂直水平模式再繼續延伸到下一個街口,這樣的安排也讓人行道變得寬闊。
除了在建立一棟建築外,建物旁的空間也是需要被關注與規劃的部分。如果沒有考慮到外部空間的規劃,就算建築本身設計的再驚為天人,如果與其不和諧,就會失去比例所帶給建築真正所能呈現的美感。
所以,當實體的空間被創造出來時,要表達的並不只是建築本身的創作意義,而是要連帶包圍著建築物虛的空間一起做規劃,不論是怎樣的環境,都需要找到在極端之中的平衡點。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