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6日月曜日

B10210120/B10210108_黃于倫/陳慈恩_拜拜健康操

Observation

台灣有很多廟,而每間廟供奉的神明都不一樣,而每間廟的規矩也都不同,現在有多年輕人其實不太明白流程,然而我們實地走訪一次行天宮的時候,觀察到很多地方的聲音動作跟大家都在幹麻。


Problem

最後,我們發現,當人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或是問題時,都會選擇進廟,獲得一些庇護或是慰藉。而當身心靈得到一些提升跟成長之後,自然會有一種被廟宇淨化的感覺,而為了延續這種被淨化提升的感覺,我們發展出了一套體操,讓大家可以隨時隨意地在任何地方得到心靈的慰藉與提升。


 Prototype






B10130413 B10120218_高葦庭 田易鑫_Bubble Nail Polish

觀察

深描-車禍到送醫治療的經過

發現到當人們行動不便時,或無法獨力完成某事時,有時候很難開口請別人幫忙
詢問大家意見後得到的結論:這只是一個人臉皮厚薄的問題

回到“無法獨力完成某事”去發想


發現問題

生活中我們都已習慣使用雙手去做事,但當其中一隻手受傷或是剛好正在做某事無法使用時,在只能使用一隻手的情況下,其實有諸多不便

收集例子

以下是我們訪問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借助工具及身體其他部位,使用單手無法完成或不方便的事

拍手   開瓶蓋   綁頭髮   貼貼布
跳繩   綁鞋帶   剪指甲   洗碗筷
切菜   切牛排   擰毛巾   釘釘書機
穿線   曬衣服   穿內衣   擦指甲油
騎車   換隱眼   戴手錶   開餅乾帶
洗頭   開錢包   換衣服   演奏樂器
開傘   換床單   剪東西   換衛生棉
吃飯   摺棉被   削蘋果   綁垃圾袋
煮飯   抱小孩   打電動   開易開罐
開車   搬重物   畫眼線   開軟木塞酒瓶


設計流程

後來決定選擇指甲油做改良

尋找一般指甲油問題點

01.需要用兩隻手才可以轉開
02.不容易乾
03.單瓶價格貴
04.一瓶容量其實有點多,要用很久才會用完
05.有的放久了會沈積在底部


解決方法

自行創造一支可替換式的指甲油


雛型








功能及未來發展

01.單手即可下壓
02.有多色可自行選擇搭配

03.後方圓球壓可吹風讓指甲油快乾
04.放在包包不用擔心流出來
05.不會有沈積的問題
06.用完後只需更換指甲油芯
07.把球拆掉後看起來就是隻普通的筆,這樣就可以上課無聊擦指甲油不被發現


使用者回饋

外型可以修飾得更可愛一點




B10234009_林承恩_深描

   


        夜會黑,但永不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如同宇宙背景輻射般,極其細微,卻可探測。
        夜會深,但永不是溺於深淵湖水的深,如同電影劇末屏幕般,極其靜默,卻蘊波瀾。
     
        在充滿春雨的夜裡不好入眠,至少這失眠的夜裡,仍有某種無形感伴我度過這夜。如何形容這無形感呢?其時我也無從詳述,該是那閉眼卻能見到那眼前極深橙紅的黑,佈滿著著雜訊般的明滅光點,無法觸摸,卻可些微領悟那斑斑色相所代表的情緒。或者於那劣質床墊上保持正躺的姿勢,感受那層層冰冷如投矛陣般,波波侵入你的脊骨,彷彿自盤古開天以來與此空間有關的人事物,正一字一句的輸入進我的體內,如此肅穆,表面上卻如過舟之水,盡無痕。

B10234034_林妤臻_深描

頭好痛。

盯著電腦螢幕顯示著AI深灰色的介面,正在修改著明天早上就要繳交視傳作業,

拉著歪歪扭扭的貝茲曲線。
真是的,早知道下午就不要玩遊戲了,自己總是如此沒自制力,改也改不掉。
家裡養的雞又在半夜叫了,這次是幾點呢?
兩點了阿,原來已經兩點了呢。
眨了眨乾澀的眼睛,心底估算著還有什麼東西要做,還有多久才能完成,
心中的難受還有想睡的情緒油然而生。
好想睡覺。
不管是頭痛也好,肩膀痠痛也好,都是熬夜以兼做在電腦前的後遺症,
而這種時候卻因為作業做不完,無法得到充足的休息。
說倒底也是自做孽不可活,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這時候頭突然暈了一下,一陣天旋地轉,連自己的螢幕都看不清了。
真想殺了老是吧正事一拖再拖的自己。
不過抱怨也無濟於事,看看眼前的作業也快完成了,心裡稍微安心了點。
不如先看個網夜好了。
不行阿都已經開始頭暈了,不要再讓睡眠時間縮短了。
我將瀏覽器的分頁全數關閉。
再次看了一眼時鐘,半個小時又過去了。
不過作業也快做完了呢,估計大略十分鐘完成吧。
想到待會就能睡覺了,自己的幹勁又提起來了,加速拉線條的動作,轉存檔案,結束作業。
好好的刷個牙然後睡覺吧!
收拾書包,倒到床上,裹起棉被。
睡前在瞄了眼時鐘,兩點五十分。
現在幾點不是那麼重要了,晚安。

B10210112_蔡辰郁_深描

    晚上上完課,想著今晚總算沒有作業要做了,我終於可以來練吉他了!當我把琴都準備好,連接導線、耳機線,把pick從桌子深處的小塑膠袋挖出來後,戴上耳機,當要把效果器連接好時.....嗯?我的變電器呢?!它去哪裡了?!我等了整麼久,好不容易有時間可以好好玩,結果我的變電器呢?!我翻箱倒櫃找了好一陣子,突然想到,啊,我把它忘在學校了......
    我看了一下時間。半夜1:30。變電器所在地點:學校研揚大樓B2。
    恩......我開始思考。現在的時間好像有點晚了......,但是真的想要趕快拿到我的變電器......,要出門嗎?突然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事情,這麼晚還想出門的我是有病嗎?開始自嘲地想著。不對......這個時間研揚大樓會開嗎?我問了我同學,他說只要掃學生證就可以搭電梯。同學叫我路上小心。
    不過其實我覺得就算拿到了變電器,回家後我應該也沒有時間再練琴了,應該會直接睡了吧。不過當時就是覺得想要出門拿變電器,我準備好包包,拿著鑰匙,出門了。一邊想著我這個神經病到底是怎樣。要是我媽知道我這麼晚出門應該會打死我吧。
    夜風很涼。我走到離我家最近的ubike站,嗶了悠遊卡,上路了。當時覺得街上好像哪裡不大一樣。啊,路燈沒亮。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在施工的關係。
    世界一片寂靜。
    凌晨兩點。
    世界真的跟以往不同。
    街上都沒有人,路上幾乎沒有車輛,能看到在跑的車都是小黃。
    我沿著羅斯福路騎到基隆路,一邊觀察周邊的一切。沒有行人、沒有機車、沒有汽車、沒有腳踏車、沒有行人、沒有聲音。好像世界上只剩我一個人。
    我走進學校,一如往常地從側門進去,不知道為什麼,覺得不想被警衛看到,正常人應該不會在這個時間出門,而且還是一個人,一個女生。我經過T4一樓,覺得世界的氛圍一整個很奇妙,從來沒看過這麼寬廣的學校。從剛剛到這時,我還沒看到任何一個人。我走向研揚大樓,這時才看見有兩個人在籃球場打球。我突然想起之前我同學說去"夜打"的事情。真的有人會在晚上打籃球耶。我一邊走過他們,一邊想他們一定覺得我很奇怪,這個時間怎麼會有隻身女子走在路上呢之類的。
    研揚大樓的鐵門是拉下的,樓梯的門也是關著的,真的只有電梯可以進出。我走到電梯前方,看到感應器的跑馬燈寫著"未開放時間",因為第一次嗶卡進電梯,我懷著嘗試的心態拿出學生證感應。嗶!"認證授權"(我忘記它確切寫甚麼了,總之就是可以通行),我走進電梯,按了B2,覺得好像在玩甚麼大冒險。到了B2,想著停在學校內的汽車為數也不少呢,邊往最角落的房間走去。到了門口,這個時間應該不會有人吧?神經病一個就夠了。我用鑰匙開了門,它發出輕微的"吱"聲,裡頭果然是一片黑暗。我遲疑著要不要把門關上,只是拿個變電器應該就會離開了,剁了幾步後,我還是關上了門,人的行為有時是無可預測的。我把鑰匙放回錢包,隨手放在旁邊音箱上,等會再拿它。
    我果然把它留在這裡了!!開心地找到我的變電器。我花了點力氣把線從音箱下拉出來,然後塞進包包。好,任務達成。我準備走出團室,門半開,準備關起來,想著燈也關了,應該沒有忘記甚麼吧......,就差一點要關上時,啊!!!我的錢包!!!團室鑰匙、學生證都在裡面呢!!!我差一點點就要被關在地下室了......
    走到電梯門口,再次嗶卡,搭上往上的電梯。一陣冷風吹來,可是不怎麼覺得冷。籃球場上的兩人已經不在了,不可思議的是,我的前方竟然有人,是一對情侶吧。我邊走邊環顧四周,宿舍附近有一人,前方有兩人,還有警衛室的燈亮著。
    我騎上ubike,邊觀察世界。想著我好像是一個夜賊,一個不想、不能被抓到的身分,在這個奇特的時間點。開始這麼想時便覺得這個世界很可怕。要不著痕跡的移動好像不可能呢。從騎ubike,到搭電梯嗶學生證,我們的一切日常已經被數據化了呢。一切都被掌控著。網路上的聊天、各種卡片、發票、電表......一切都被記錄著。突然驚覺的是,我從以前完全沒有感覺到這麼一回事。因為在這麼與平時不同的時間出現在與平時不同的場所,懷著不一樣的心情,我才察覺到這麼讓人驚恐的一件事。在現代化的世界裡,要控制人已經不是幻想了......
    街上只有小黃在跑。一片的寂靜。好像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原來世界其實這麼大,現在只有世界跟我,我跟世界。一個人只是世界的一個點。在這時才意識到這麼一回事。夜晚的世界是奇幻、虛無、浩瀚、冰冷、黑暗的。充滿魅力的。
    原來夜晚的世界這麼迷人。覺得被深深地抓進這個場域、永無止盡的。
    半夜三點。
    我一定還會再次拜訪你。
    等著。
 

B10210106 B10210124_廖姵甄 邱于芮_Beambeam Busstop

> 出發點

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尤其在捷運站內就能感受到都市人繁忙的生活步調,但文湖線上的「大湖公園站」卻不同於其他我們經常會去的站,走出捷運站映入眼簾的是自然翠綠的草坪和廣闊的湖面,讓忙碌的人們能夠好好的休息喘口氣,我們想做的就是能夠讓人放鬆療癒的裝置。

> 觀察過程

首先我們在夜晚來到了大湖公園周圍進行觀察及資料蒐集,發現到了夜晚,不同於捷運站顯眼的入口,公車站是比較不容易被發現的,尤其是單獨只有站牌,還有在人煙稀少的區域,我們兩個初次到此的人四處張望都無法確定站牌的位置,因此決定要針對「夜晚的公車站牌」做改善。

> 資料蒐集






















經過觀察及詢問朋友我們統整出了現在公車站牌的缺點:
- 夜晚的站牌不明顯,不但乘客無法一下子找到站牌,司機也不會去特別注意到是否有乘客
- 站牌的造型太單調乏味
- 獨自等車很無聊,太專心滑手機又會有錯過公車的可能
- 站牌高度太高,上面的印刷字不是每個人抬頭都能看清楚
- 公車路線圖資訊不齊全、不易看懂,路線及站牌更動無法即時更新
- 顯示到站時間通常都不準確,有時候顯示四分鐘卻等了更久的時間

> 設計過程





















將我們要增加的功能直接放進原始造型的公車站牌裡,我們畫了各種不同造型的站牌再從中挑選一個做為我們最終定案。

最終定案重點:
- 清楚簡單的顯示公車動態
- 燈光照明讓人容易找到站牌位置
- 提示聲提醒低頭滑手機的乘客公車要來了

> 最終成果

  我們將在都市中時常可見的鳥裝置於公車站牌上,在白天不單單只作為裝置藝術,站在站牌上的鳥兒會在公車要進站時發出悅耳的鳥鳴,提醒要搭乘的乘客上車,讓等車民眾不用再擔心錯過公車,在夜晚則成為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公車站牌四周,解決了許多人因夜晚太暗找不到公車站牌的困擾,公車司機也能藉由小鳥亮燈的數目,知曉是否有人在此站等公車。
  現今都市裡的人,生活上精神上受到許多壓抑,而鳥在都市人眼中有悠閒自在的意向,且鳥叫聲富含著一日之初的意涵,我們想藉由這項設計讓許多通勤乘客能擁有美好的一日之初,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想將這項裝置應用於大眾運輸上。
  另外站牌顯示的部分,改為用不同顏色的光表示公車狀態,橘光代表公車行進中、綠光代表公車即將進站、未發光代表公車未發車,遠距離看見顏色便能決定當下是否要加快腳步還是要慢慢走到站牌,一旁顯示公車到達時間也改精簡的表現方式。
夜間最前方的小鳥會在白天吸收太陽能並在夜晚放光,一眼便能看見站牌位置。







  當有乘客靠近站牌,後方的小鳥便能經由感應慢慢發亮,乘客有足夠光線看書或滑手機,司機也會知道這一站有人在等車,能更加注意。

2015年1月25日日曜日

B10234029.B10234034_沈君怡.林妤臻_書格


【書店調查】
書是學生最常碰的東西,而書店也就成了學生們常去的場所之一,
在還沒有想法的時候,我們決定藉由一連串的地點調查,再展開接下來的設計企劃。

我們觀察了3種不同的書店,分別是連鎖書店、獨立書店(唐山書店)及二手書店,
以顧客的消費模式而言,超過一半是為了想買書或想看書才會來到書店,也就是說人們到這個場所或多或少都帶有目的性,但是唐山書店的分類不太清楚,顧客會花很多時間在找書。
剛開始想要製作一個更直觀的書籍分類系統,減少顧客找書的時間。但透過觀察,並不是每個顧客到書店前就有特定想買的書,可能只是想享受書店的氛圍,而買書這個活動本來就是一個慢活的活動,於是我們發現加快消費速度並沒有意義,還不如打破這種消費規則,創造一個全新的空間體驗。

於是我們決定以一個更客觀的角度去觀察環境,書店都有書籍種類繁多的特色,但是書籍種類卻不盡相同,書籍的陳列、分類方式也各有不同。獨立書店的「老闆自行選書」這個特色非常吸引我們,也成為日後發展方向的一個伏筆。



【設計方向】
與其解決書店的問題,我們想延生獨立書店的特色,也就是誇張地彰顯老闆自行選書和空間不大這兩個特色。
另外也想走共時性的另一個極端,也就是走一個完全不共時的設計思維。打破消費者到書店的目的性,讓買書的過程不再是一個消費過程,而是一場冒險旅程。


為了讓這個概念性書店的形象更加飽滿,我們除了討論整家書店的經營理念之外還進行了書籍分類、書店CIS及建築設計的討論,但是後來發現這些延生的設計反而模糊了焦點,也許在這個短期的工作坊就要做完並不是那麼的恰當(因為有太多細節問題需要討論,有點本末倒置了),所以最後決定聚焦在最原始的出法點,也就是概念性書店的概念上。



【Prototype】
不思考如何賣書,先單純思考「如何讓人想走進書店」,我們認為完全不共時的「驚喜感」會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手法。再加入先前提的獨立書店的兩個特色,我們想在一個小小的空間放置少量的書,這些書的都是由老闆依據某種分類方式選出,採現場先買先贏的方式販售。在每週固定的休店時間會把剩餘的書全部換掉,進下一個主題。這個空間就猶如一個藏寶箱,每次消費者到這間書店的前都不會知道裡面有什麼書,必須自己親自進入才會知道。進入書店的人基本上都是有想要冒險心態的人,這也無意間地成了這家書店客人的共通點。

這就是書格的基本概念,也因為有藏寶箱這個方體空間的概念,才用了「格」這個字當作書店名字。
回到書店的本質,因為每週都會換不同的主題,「格」同時也是在形容店中的書籍的「格調」及「個性」,在這裡我們不只強調「人→書」這樣單向的互動,更想讓書本擬人化,嘗試人書相互的互動。而決定這些書本格調的人就是獨立書店的老闆,也就是說這其實是一種由書籍作為媒介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



【後續發展】
這次工作坊做了一些延生的設計,以下是一些初步的構想,這些設計是為了讓整個概念性獨立書店的形象更加豐滿所做的設計。

1.書籍分類
貫徹無共時性的設計主軸,採完全不直觀的抽象分類(如:色彩、詩詞等等),每個禮拜的主題都不同,每個禮拜只會出現該種分類的書籍。
以下以首週書籍作為分類範例,首週書籍的分類是以色相作為分類標準。
2.Logo
由兩個問號和一個驚嘆號組成,象徵因不共時而產生的疑問與打開藏寶箱時的驚喜感,色彩選用延續書店外觀,使用色彩鮮豔的黃色系顏色。



3.書店外觀
拓展「如何讓人想走進書店」的思考,再加上藏寶箱的概念,我們希望這間書店是一個純粹、色彩鮮豔的立方體,也因為現實中很少這種純粹的建築,會顯出書店在環境中的突兀,會引發路人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4.內裝
和單純的外觀不同,內裝的部分可因主題不同而改變。因為整體空間不大,採無人書店的經營制度,同時也是希望這場「冒險」中商家的干擾能降到最低,盡量讓整個過程都是參與者由獨力完成。

5.位置選定
這間書店對於初來乍到的人而且是個未知的存在,必須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才會想進入這個空間。
我們認為在類似文創園區的地點設置這間書店是最合適的,因為文創園區是個可以多方嘗試的空間,不管這個人平時的個性是否敢於嘗試新事物,到這麼地方都會有一定的冒險精神。



【檢討】
這次的設計對我們而言非常有挑戰性,我們之前完全沒有設計過相關的東西,所以整個過程一直搞錯方向。一般而言我們會覺得有了想法之後就應該由這個想法去延伸實質的設計,但是這次的情況其實是相反的,我們有了想法之後應該是以發展抽象的概念為重。不過事實上實體的空間及CIS確實也是一間書店必須考慮的事項之一,日後如果要把整個概念性獨立書店發展完整,這些旁支的設計勢必也必須考慮進去,加上這間獨立書店的概念還有一些營利上的瑕疵,我們還得再多方學習(因為我們對建築及心理學並不熟,只要忘記討論一個細節,就算大方向是一樣的,腦中想的還是不同的東西)才能繼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