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6日月曜日

B10210120/B10210108_黃于倫/陳慈恩_拜拜健康操

Observation

台灣有很多廟,而每間廟供奉的神明都不一樣,而每間廟的規矩也都不同,現在有多年輕人其實不太明白流程,然而我們實地走訪一次行天宮的時候,觀察到很多地方的聲音動作跟大家都在幹麻。


Problem

最後,我們發現,當人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或是問題時,都會選擇進廟,獲得一些庇護或是慰藉。而當身心靈得到一些提升跟成長之後,自然會有一種被廟宇淨化的感覺,而為了延續這種被淨化提升的感覺,我們發展出了一套體操,讓大家可以隨時隨意地在任何地方得到心靈的慰藉與提升。


 Prototype






B10130413 B10120218_高葦庭 田易鑫_Bubble Nail Polish

觀察

深描-車禍到送醫治療的經過

發現到當人們行動不便時,或無法獨力完成某事時,有時候很難開口請別人幫忙
詢問大家意見後得到的結論:這只是一個人臉皮厚薄的問題

回到“無法獨力完成某事”去發想


發現問題

生活中我們都已習慣使用雙手去做事,但當其中一隻手受傷或是剛好正在做某事無法使用時,在只能使用一隻手的情況下,其實有諸多不便

收集例子

以下是我們訪問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借助工具及身體其他部位,使用單手無法完成或不方便的事

拍手   開瓶蓋   綁頭髮   貼貼布
跳繩   綁鞋帶   剪指甲   洗碗筷
切菜   切牛排   擰毛巾   釘釘書機
穿線   曬衣服   穿內衣   擦指甲油
騎車   換隱眼   戴手錶   開餅乾帶
洗頭   開錢包   換衣服   演奏樂器
開傘   換床單   剪東西   換衛生棉
吃飯   摺棉被   削蘋果   綁垃圾袋
煮飯   抱小孩   打電動   開易開罐
開車   搬重物   畫眼線   開軟木塞酒瓶


設計流程

後來決定選擇指甲油做改良

尋找一般指甲油問題點

01.需要用兩隻手才可以轉開
02.不容易乾
03.單瓶價格貴
04.一瓶容量其實有點多,要用很久才會用完
05.有的放久了會沈積在底部


解決方法

自行創造一支可替換式的指甲油


雛型








功能及未來發展

01.單手即可下壓
02.有多色可自行選擇搭配

03.後方圓球壓可吹風讓指甲油快乾
04.放在包包不用擔心流出來
05.不會有沈積的問題
06.用完後只需更換指甲油芯
07.把球拆掉後看起來就是隻普通的筆,這樣就可以上課無聊擦指甲油不被發現


使用者回饋

外型可以修飾得更可愛一點




B10234009_林承恩_深描

   


        夜會黑,但永不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如同宇宙背景輻射般,極其細微,卻可探測。
        夜會深,但永不是溺於深淵湖水的深,如同電影劇末屏幕般,極其靜默,卻蘊波瀾。
     
        在充滿春雨的夜裡不好入眠,至少這失眠的夜裡,仍有某種無形感伴我度過這夜。如何形容這無形感呢?其時我也無從詳述,該是那閉眼卻能見到那眼前極深橙紅的黑,佈滿著著雜訊般的明滅光點,無法觸摸,卻可些微領悟那斑斑色相所代表的情緒。或者於那劣質床墊上保持正躺的姿勢,感受那層層冰冷如投矛陣般,波波侵入你的脊骨,彷彿自盤古開天以來與此空間有關的人事物,正一字一句的輸入進我的體內,如此肅穆,表面上卻如過舟之水,盡無痕。

B10234034_林妤臻_深描

頭好痛。

盯著電腦螢幕顯示著AI深灰色的介面,正在修改著明天早上就要繳交視傳作業,

拉著歪歪扭扭的貝茲曲線。
真是的,早知道下午就不要玩遊戲了,自己總是如此沒自制力,改也改不掉。
家裡養的雞又在半夜叫了,這次是幾點呢?
兩點了阿,原來已經兩點了呢。
眨了眨乾澀的眼睛,心底估算著還有什麼東西要做,還有多久才能完成,
心中的難受還有想睡的情緒油然而生。
好想睡覺。
不管是頭痛也好,肩膀痠痛也好,都是熬夜以兼做在電腦前的後遺症,
而這種時候卻因為作業做不完,無法得到充足的休息。
說倒底也是自做孽不可活,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這時候頭突然暈了一下,一陣天旋地轉,連自己的螢幕都看不清了。
真想殺了老是吧正事一拖再拖的自己。
不過抱怨也無濟於事,看看眼前的作業也快完成了,心裡稍微安心了點。
不如先看個網夜好了。
不行阿都已經開始頭暈了,不要再讓睡眠時間縮短了。
我將瀏覽器的分頁全數關閉。
再次看了一眼時鐘,半個小時又過去了。
不過作業也快做完了呢,估計大略十分鐘完成吧。
想到待會就能睡覺了,自己的幹勁又提起來了,加速拉線條的動作,轉存檔案,結束作業。
好好的刷個牙然後睡覺吧!
收拾書包,倒到床上,裹起棉被。
睡前在瞄了眼時鐘,兩點五十分。
現在幾點不是那麼重要了,晚安。

B10210112_蔡辰郁_深描

    晚上上完課,想著今晚總算沒有作業要做了,我終於可以來練吉他了!當我把琴都準備好,連接導線、耳機線,把pick從桌子深處的小塑膠袋挖出來後,戴上耳機,當要把效果器連接好時.....嗯?我的變電器呢?!它去哪裡了?!我等了整麼久,好不容易有時間可以好好玩,結果我的變電器呢?!我翻箱倒櫃找了好一陣子,突然想到,啊,我把它忘在學校了......
    我看了一下時間。半夜1:30。變電器所在地點:學校研揚大樓B2。
    恩......我開始思考。現在的時間好像有點晚了......,但是真的想要趕快拿到我的變電器......,要出門嗎?突然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事情,這麼晚還想出門的我是有病嗎?開始自嘲地想著。不對......這個時間研揚大樓會開嗎?我問了我同學,他說只要掃學生證就可以搭電梯。同學叫我路上小心。
    不過其實我覺得就算拿到了變電器,回家後我應該也沒有時間再練琴了,應該會直接睡了吧。不過當時就是覺得想要出門拿變電器,我準備好包包,拿著鑰匙,出門了。一邊想著我這個神經病到底是怎樣。要是我媽知道我這麼晚出門應該會打死我吧。
    夜風很涼。我走到離我家最近的ubike站,嗶了悠遊卡,上路了。當時覺得街上好像哪裡不大一樣。啊,路燈沒亮。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在施工的關係。
    世界一片寂靜。
    凌晨兩點。
    世界真的跟以往不同。
    街上都沒有人,路上幾乎沒有車輛,能看到在跑的車都是小黃。
    我沿著羅斯福路騎到基隆路,一邊觀察周邊的一切。沒有行人、沒有機車、沒有汽車、沒有腳踏車、沒有行人、沒有聲音。好像世界上只剩我一個人。
    我走進學校,一如往常地從側門進去,不知道為什麼,覺得不想被警衛看到,正常人應該不會在這個時間出門,而且還是一個人,一個女生。我經過T4一樓,覺得世界的氛圍一整個很奇妙,從來沒看過這麼寬廣的學校。從剛剛到這時,我還沒看到任何一個人。我走向研揚大樓,這時才看見有兩個人在籃球場打球。我突然想起之前我同學說去"夜打"的事情。真的有人會在晚上打籃球耶。我一邊走過他們,一邊想他們一定覺得我很奇怪,這個時間怎麼會有隻身女子走在路上呢之類的。
    研揚大樓的鐵門是拉下的,樓梯的門也是關著的,真的只有電梯可以進出。我走到電梯前方,看到感應器的跑馬燈寫著"未開放時間",因為第一次嗶卡進電梯,我懷著嘗試的心態拿出學生證感應。嗶!"認證授權"(我忘記它確切寫甚麼了,總之就是可以通行),我走進電梯,按了B2,覺得好像在玩甚麼大冒險。到了B2,想著停在學校內的汽車為數也不少呢,邊往最角落的房間走去。到了門口,這個時間應該不會有人吧?神經病一個就夠了。我用鑰匙開了門,它發出輕微的"吱"聲,裡頭果然是一片黑暗。我遲疑著要不要把門關上,只是拿個變電器應該就會離開了,剁了幾步後,我還是關上了門,人的行為有時是無可預測的。我把鑰匙放回錢包,隨手放在旁邊音箱上,等會再拿它。
    我果然把它留在這裡了!!開心地找到我的變電器。我花了點力氣把線從音箱下拉出來,然後塞進包包。好,任務達成。我準備走出團室,門半開,準備關起來,想著燈也關了,應該沒有忘記甚麼吧......,就差一點要關上時,啊!!!我的錢包!!!團室鑰匙、學生證都在裡面呢!!!我差一點點就要被關在地下室了......
    走到電梯門口,再次嗶卡,搭上往上的電梯。一陣冷風吹來,可是不怎麼覺得冷。籃球場上的兩人已經不在了,不可思議的是,我的前方竟然有人,是一對情侶吧。我邊走邊環顧四周,宿舍附近有一人,前方有兩人,還有警衛室的燈亮著。
    我騎上ubike,邊觀察世界。想著我好像是一個夜賊,一個不想、不能被抓到的身分,在這個奇特的時間點。開始這麼想時便覺得這個世界很可怕。要不著痕跡的移動好像不可能呢。從騎ubike,到搭電梯嗶學生證,我們的一切日常已經被數據化了呢。一切都被掌控著。網路上的聊天、各種卡片、發票、電表......一切都被記錄著。突然驚覺的是,我從以前完全沒有感覺到這麼一回事。因為在這麼與平時不同的時間出現在與平時不同的場所,懷著不一樣的心情,我才察覺到這麼讓人驚恐的一件事。在現代化的世界裡,要控制人已經不是幻想了......
    街上只有小黃在跑。一片的寂靜。好像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原來世界其實這麼大,現在只有世界跟我,我跟世界。一個人只是世界的一個點。在這時才意識到這麼一回事。夜晚的世界是奇幻、虛無、浩瀚、冰冷、黑暗的。充滿魅力的。
    原來夜晚的世界這麼迷人。覺得被深深地抓進這個場域、永無止盡的。
    半夜三點。
    我一定還會再次拜訪你。
    等著。
 

B10210106 B10210124_廖姵甄 邱于芮_Beambeam Busstop

> 出發點

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尤其在捷運站內就能感受到都市人繁忙的生活步調,但文湖線上的「大湖公園站」卻不同於其他我們經常會去的站,走出捷運站映入眼簾的是自然翠綠的草坪和廣闊的湖面,讓忙碌的人們能夠好好的休息喘口氣,我們想做的就是能夠讓人放鬆療癒的裝置。

> 觀察過程

首先我們在夜晚來到了大湖公園周圍進行觀察及資料蒐集,發現到了夜晚,不同於捷運站顯眼的入口,公車站是比較不容易被發現的,尤其是單獨只有站牌,還有在人煙稀少的區域,我們兩個初次到此的人四處張望都無法確定站牌的位置,因此決定要針對「夜晚的公車站牌」做改善。

> 資料蒐集






















經過觀察及詢問朋友我們統整出了現在公車站牌的缺點:
- 夜晚的站牌不明顯,不但乘客無法一下子找到站牌,司機也不會去特別注意到是否有乘客
- 站牌的造型太單調乏味
- 獨自等車很無聊,太專心滑手機又會有錯過公車的可能
- 站牌高度太高,上面的印刷字不是每個人抬頭都能看清楚
- 公車路線圖資訊不齊全、不易看懂,路線及站牌更動無法即時更新
- 顯示到站時間通常都不準確,有時候顯示四分鐘卻等了更久的時間

> 設計過程





















將我們要增加的功能直接放進原始造型的公車站牌裡,我們畫了各種不同造型的站牌再從中挑選一個做為我們最終定案。

最終定案重點:
- 清楚簡單的顯示公車動態
- 燈光照明讓人容易找到站牌位置
- 提示聲提醒低頭滑手機的乘客公車要來了

> 最終成果

  我們將在都市中時常可見的鳥裝置於公車站牌上,在白天不單單只作為裝置藝術,站在站牌上的鳥兒會在公車要進站時發出悅耳的鳥鳴,提醒要搭乘的乘客上車,讓等車民眾不用再擔心錯過公車,在夜晚則成為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公車站牌四周,解決了許多人因夜晚太暗找不到公車站牌的困擾,公車司機也能藉由小鳥亮燈的數目,知曉是否有人在此站等公車。
  現今都市裡的人,生活上精神上受到許多壓抑,而鳥在都市人眼中有悠閒自在的意向,且鳥叫聲富含著一日之初的意涵,我們想藉由這項設計讓許多通勤乘客能擁有美好的一日之初,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想將這項裝置應用於大眾運輸上。
  另外站牌顯示的部分,改為用不同顏色的光表示公車狀態,橘光代表公車行進中、綠光代表公車即將進站、未發光代表公車未發車,遠距離看見顏色便能決定當下是否要加快腳步還是要慢慢走到站牌,一旁顯示公車到達時間也改精簡的表現方式。
夜間最前方的小鳥會在白天吸收太陽能並在夜晚放光,一眼便能看見站牌位置。







  當有乘客靠近站牌,後方的小鳥便能經由感應慢慢發亮,乘客有足夠光線看書或滑手機,司機也會知道這一站有人在等車,能更加注意。

2015年1月25日日曜日

B10234029.B10234034_沈君怡.林妤臻_書格


【書店調查】
書是學生最常碰的東西,而書店也就成了學生們常去的場所之一,
在還沒有想法的時候,我們決定藉由一連串的地點調查,再展開接下來的設計企劃。

我們觀察了3種不同的書店,分別是連鎖書店、獨立書店(唐山書店)及二手書店,
以顧客的消費模式而言,超過一半是為了想買書或想看書才會來到書店,也就是說人們到這個場所或多或少都帶有目的性,但是唐山書店的分類不太清楚,顧客會花很多時間在找書。
剛開始想要製作一個更直觀的書籍分類系統,減少顧客找書的時間。但透過觀察,並不是每個顧客到書店前就有特定想買的書,可能只是想享受書店的氛圍,而買書這個活動本來就是一個慢活的活動,於是我們發現加快消費速度並沒有意義,還不如打破這種消費規則,創造一個全新的空間體驗。

於是我們決定以一個更客觀的角度去觀察環境,書店都有書籍種類繁多的特色,但是書籍種類卻不盡相同,書籍的陳列、分類方式也各有不同。獨立書店的「老闆自行選書」這個特色非常吸引我們,也成為日後發展方向的一個伏筆。



【設計方向】
與其解決書店的問題,我們想延生獨立書店的特色,也就是誇張地彰顯老闆自行選書和空間不大這兩個特色。
另外也想走共時性的另一個極端,也就是走一個完全不共時的設計思維。打破消費者到書店的目的性,讓買書的過程不再是一個消費過程,而是一場冒險旅程。


為了讓這個概念性書店的形象更加飽滿,我們除了討論整家書店的經營理念之外還進行了書籍分類、書店CIS及建築設計的討論,但是後來發現這些延生的設計反而模糊了焦點,也許在這個短期的工作坊就要做完並不是那麼的恰當(因為有太多細節問題需要討論,有點本末倒置了),所以最後決定聚焦在最原始的出法點,也就是概念性書店的概念上。



【Prototype】
不思考如何賣書,先單純思考「如何讓人想走進書店」,我們認為完全不共時的「驚喜感」會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手法。再加入先前提的獨立書店的兩個特色,我們想在一個小小的空間放置少量的書,這些書的都是由老闆依據某種分類方式選出,採現場先買先贏的方式販售。在每週固定的休店時間會把剩餘的書全部換掉,進下一個主題。這個空間就猶如一個藏寶箱,每次消費者到這間書店的前都不會知道裡面有什麼書,必須自己親自進入才會知道。進入書店的人基本上都是有想要冒險心態的人,這也無意間地成了這家書店客人的共通點。

這就是書格的基本概念,也因為有藏寶箱這個方體空間的概念,才用了「格」這個字當作書店名字。
回到書店的本質,因為每週都會換不同的主題,「格」同時也是在形容店中的書籍的「格調」及「個性」,在這裡我們不只強調「人→書」這樣單向的互動,更想讓書本擬人化,嘗試人書相互的互動。而決定這些書本格調的人就是獨立書店的老闆,也就是說這其實是一種由書籍作為媒介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



【後續發展】
這次工作坊做了一些延生的設計,以下是一些初步的構想,這些設計是為了讓整個概念性獨立書店的形象更加豐滿所做的設計。

1.書籍分類
貫徹無共時性的設計主軸,採完全不直觀的抽象分類(如:色彩、詩詞等等),每個禮拜的主題都不同,每個禮拜只會出現該種分類的書籍。
以下以首週書籍作為分類範例,首週書籍的分類是以色相作為分類標準。
2.Logo
由兩個問號和一個驚嘆號組成,象徵因不共時而產生的疑問與打開藏寶箱時的驚喜感,色彩選用延續書店外觀,使用色彩鮮豔的黃色系顏色。



3.書店外觀
拓展「如何讓人想走進書店」的思考,再加上藏寶箱的概念,我們希望這間書店是一個純粹、色彩鮮豔的立方體,也因為現實中很少這種純粹的建築,會顯出書店在環境中的突兀,會引發路人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4.內裝
和單純的外觀不同,內裝的部分可因主題不同而改變。因為整體空間不大,採無人書店的經營制度,同時也是希望這場「冒險」中商家的干擾能降到最低,盡量讓整個過程都是參與者由獨力完成。

5.位置選定
這間書店對於初來乍到的人而且是個未知的存在,必須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才會想進入這個空間。
我們認為在類似文創園區的地點設置這間書店是最合適的,因為文創園區是個可以多方嘗試的空間,不管這個人平時的個性是否敢於嘗試新事物,到這麼地方都會有一定的冒險精神。



【檢討】
這次的設計對我們而言非常有挑戰性,我們之前完全沒有設計過相關的東西,所以整個過程一直搞錯方向。一般而言我們會覺得有了想法之後就應該由這個想法去延伸實質的設計,但是這次的情況其實是相反的,我們有了想法之後應該是以發展抽象的概念為重。不過事實上實體的空間及CIS確實也是一間書店必須考慮的事項之一,日後如果要把整個概念性獨立書店發展完整,這些旁支的設計勢必也必須考慮進去,加上這間獨立書店的概念還有一些營利上的瑕疵,我們還得再多方學習(因為我們對建築及心理學並不熟,只要忘記討論一個細節,就算大方向是一樣的,腦中想的還是不同的東西)才能繼續發展下去。

B10210128_田易鑫_深描

早上睜開眼睛時,右手摸到的是家裡最小的馬爾濟斯「波尼」,上次我回家的時候把牠的毛剪的亂七八糟,像極了狗啃的,但牠睜開那水汪汪的眼睛看著我還想要舔我,不過我稍微把頭往後,因為我不喜歡被舔。後來一邊看電視一邊等媽媽帶早餐回家,早餐很好吃,是起司蛋餅,那個口感很濃郁,濃郁到使我魂牽夢縈。吃完早餐後打開髮蠟的罐子,右手食指挖了兩次髮蠟後抹在左手掌心,兩手再把髮蠟搓到佈滿在雙手,
一撮一撮慢慢調整頭髮,結束後背上背包轉身向媽媽告別,「媽,我走囉,下次見」「東西都有帶吧?」「有!」「掰掰!」「再見!」。

在乘坐的115乙公車上,我找到了一個方便按下車鈴的位置,將耳機塞入耳朵抱著背包睡去,醒來後已經到了中壢,一下車看到身邊很多育達高中的學弟妹們,他們三五成行並排在馬路上聊著天,比手畫腳,心裡覺得他們過得還真是愉快,看起來他們沒什麼壓力。我到了tea's原味買了杯烏龍菁茶,好像是我說話太小聲,綁著馬尾有點微胖的女店員將頭更靠近我一些,讓我意識到可能我說話太小聲,又重複告訴他一次我的需求。「烏龍菁茶,微糖,去冰」。

買完飲料便轉身前往搭乘客運的公車站,看到9001的台北往中壢的公車已經到站,我快速地穿越人群去加值悠遊卡,老實說幫忙加值的站務人員每次臉都非常臭,有種「幫你加值這工作是我多餘的」感覺,不過我也就習慣了,畢竟這不是第一次覺得。要到排隊位置時看到一個穿黑色衣服的短髮男性站在一個要排隊不排隊的位置,我也不管他,就直接插入他之中的空隙,後來接二連三的人也就這麼排在我的後面,也消除了我的擔心,擔心被冠上插隊的臭名聲。

右腳踏入了車門口,「嗶!全票上車」,也是選了個方便按下車鈴的位置,因為每次到了公館站總是找不到方便按下車鈴的地方就錯過了。打開最近在追的武媚娘傳奇42集,邊看邊喝著剛剛在搭車前買的飲料,喝著喝著,飲料剩下半杯,影片卻開始放沒有很久。後來到了「南興里」這站時,有個男生坐在我的旁邊,手上拿的卡片像是他的另一半做給他的卡片,因為上面有不少閃照,親親抱抱各種款式應有盡有,後來他將手一往旁邊擺,不僅跟我手臂貼著手臂還讓我的位置變得更小,我也就那樣將就著他了,我心裡想「天啊,怎麼又遇到這種人,為何都不替別人想,沒看到我都把手給內縮了嗎?」,將手內縮的行為並沒有把他的同理心給勾起來,okay fine!我就看我的武媚娘,你睡你的覺吧!井水不犯河水。

後來到了智光商職站他下了車,我也在成功的在公館站下了車,很慶幸的是他比我前面一兩站下車,這樣我就不用告訴他「不好意思,可以借我過嗎?」麻煩他,也麻煩自己。

B10234009_林承恩_共時性

        對於共時性的議題,我想提出一個目前網路現象在某些範疇上類似共時性,且具模組化、標準流程,並無時無刻發生在我們生活之中。
        Google在蒐集、分析使用者資訊上的成果眾所皆知,而這些資訊能讓系統了解使用者的基本資訊、搜尋習慣、感興趣的資訊等,經過分析統整使資訊具有意義性,且能做資訊應用。而其中網路廣告實為一項因使用者資訊收集,而達到效益提升的領域。以往使用者對於網路廣告常有許多負面的情緒連結,如:感到煩悶、缺乏與自己的關聯性、不實用、詐騙、戒心防備。更準確的說,業主想提供消費者的廣告資訊無法準確的達到效益。經由使用者的資訊群,讓這些廣告能有效達到預期效果,而非惱人的資訊。
        舉例,倘若有律師事務所想利用網路廣告離婚官司諮詢的業務,而此類廣告性質通常無法與常態大眾取得連結,甚至會產生負面情緒。而Google可藉由使用者資料群,鎖定目前有離婚需求的使用者,並將這廣告發送至使用者容易親近的網路頁面。如使用者在寫E-mail時可在側標題頁面出示此廣告,進而讓使用者感到與自己有連結性、意義性,甚至感到巧合。之如此類的手法可在社群軟體中觀察到,一是使用者在社群軟體的資訊通常較親近生活、資料上具有效力,二是社群網路的置入性行銷應用已可讓使用者有情境接觸、易接近感(如連結到網頁文章、篇幅短的專題報導),而非以跳窗或側欄式的廣告手法呈現。

B10110136_陳璨語_深描



在約定的時間,晚上七點,我準時打開大門,鈴鐺響了響,伴隨著我走進那個藍紫色的建築物,裡面跟早上一樣有隻貓,R把另一隻狗關起來了,因為我也帶了我的貓,我把牠放了出來,我感覺得到牠對這個陌生環境有些不安,不過很快就會適應的,於是我沒過度反應,放任牠去熟悉這個新地方。

R走了過來,跟我討論圖案的大小,還有正確位置,大約比對了一下,她回到她的座位上開始畫圖。我則是坐在沙發上,這時才有機會開始觀察這個地方,很神祕,是對這裡的第一印象,不太明亮的燈光,撒在布滿轉印紙的牆上,我從左而右一張一張的觀察著,每一個都是已經烙印在其他人身上某處的圖案,我覺得那面牆很美。R對我們的貓互相觀察的緊張神色感到有趣,總是忍不住停下手邊工作拍幾張照片,她的動作很快,大約半小時後,就將轉印紙拿到我手邊比對確認。六條細線,還有無限的符號,內側是20的草寫,我看了看,沒什麼需要改的地方,顏色的部分就讓她去搭配,我相信她的功力。

接著她將圖案轉印到我手腕上,請我到她要動工的椅子那裡去,我帶著手機,貓咪跟了上來,她已經將色料、工具準備齊全了,我將手平放在黑色的椅子上,她跟我說,如果不舒服可以馬上暫停,雖然R外表上看起來冷冰冰的,不過是個蠻體貼的女生,她拿好紋身槍,我用左手拿著我的手機開始滑,第一下刺進皮膚裡其實沒什麼感覺,密密麻麻的將色料打進去,跟我想像中的比起來舒服很多,但我並不想面對針頭刺進我的身體裡的畫面,於是我滑手機,R不時會跟我說她現在要做什麼,要換顏色,會不會痛?需不需要休息?這個過程過得很快,像被人用調了兩倍的速度在進行著,不到一小時,就完成了,她用酒精噴灑過了紙巾將滲出的血擦乾淨,只有割線,沒什麼流血,再用保鮮膜將傷口包好。


我回到沙發上,等待傷口停止滲血,R則是清理椅子上的物品,我觀察著我手上的圖案,六條交錯的細線,像彩虹包圍著手腕,這是我的第一個刺青,20歲的紀念。

B10210112_蔡辰郁_共時性

1.跟同學去買東西,因為團購比較便宜,所以買了是之後要分的東西,但是裝在同一個袋子裡,所以會輪流提回家。回家路上邊聊天邊行走,當時東西是在我同學手上,當我在想是否該換我拿時,他就同時把東西拿給我了!!!覺得真是心有靈犀啊~

2.在電腦教室上課,當開始要操作的時候,覺得我跟旁邊同學的距離有點太近,就在我移動位置時,旁邊的同學竟然也同時移動了。

3.捷運換線在通車後,因為要轉車的次數增加了,應該是有設計過,當一邊列車到站後,另一邊也會同時到站,人下車後可以零時差的換線。

4.紅綠燈的設計。有時候會剛好一路都是綠燈,有時則是整路都是紅燈。


B10110136_陳璨語_共時性

1.
20089月,嘉義發生連環追撞車禍,六月六號生的張先生為了閃避一隻貓,撞向護欄,隨後七月七日生的楊小姐撞上,九月九日生的陳先生煞不住也追撞,最後又撞來一輛八月八號生的車主,國道員警製作筆錄時驚訝發現,四名當事人的生日分別是六月六日、七月七日、八月八日和九月九日,這機率是小於一百七十七億分之一,相當罕見。
2.
澳大利亞男子馬克·莫里西因為一整天都沒有收到兒子的消息,於是發簡訊調侃地問:「你還活著嗎?兒子」,沒想到他發完簡訊沒到一小時,他15歲的兒子傑登就在衝浪時遇到暴風雨,不幸被雷電擊中身亡。
3.
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對夫妻,201464日上午在工作地點附近各自獨自駕車迎頭相撞,雙雙死亡。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在18年前,法國巴黎也發生過同樣的夫妻各自駕車互撞兩人當場死亡的「巧合」意外事故。
4.
英國有一個女孩要去探訪住在倫敦Eaton Place 36號的姊姊,不巧路上忽然忘掉了街名,又走錯了路,急得隨街按36號的門鈴。不想開門的也正好是同名同姓,只是卻不是她的姊姊。但是那位女士因為曾經接收過一封投錯的信,查出那是與他同名同姓的人和住址;這番亂撞的結果終於解決了小女來的問題,而找到姐姐。
5.
這是一位美國婦女的夢﹕
“我看見一條美麗的綠色大道,約在100英尺遠處有一個露天帳篷。地上鋪著地毯,我沿著它走著,就像在婚禮上那樣。我還挽著一位近親的手(但他不是我的父親)。人們從兩邊聚攏來,我聽了他們說‘多麼勇敢、多麼勇敢’。醒來後,我想這個夢真怪,我為什麼要在婚禮上表現得那麼勇敢。
“……127日我丈夫淬然身亡。當我來到以前從未到過的公墓時,眼前出現的竟然是我夢中的景象!天很冷,下著雪,地上鋪著地毯,兩邊都是人,還有露大帳篷!人們評論我說‘多麼勇敢’,我挽著內弟的手。”預言性的夢看到了未來的鏡頭,但沒看全,於是夢把葬禮誤認為是婚禮了
6.
這架發生悲劇的馬航離奇空難,編號MH17,是在1997717日首航,正巧悲劇也發生在717日,兩者相隔也是巧合的17年,關於17的巧合還不只這一樁,就在馬航17首航的整整一年前,同樣是717日環球航空TWA800,空中爆炸230人罹難,也一度遭懷疑是被導彈擊落,而真正確認的是1983年韓航誤闖蘇聯邊境,因為冷戰時期,遭飛彈擊落機上269人全數罹難。
7.
英國薩裏郡伍斯特公園市31歲單身女藝術家克洛伊·梅奧出于對愛情的向往,在一幅油畫中描繪了自己和一名長著絡腮胡子的虛幻“夢中男友”幸福牽手、恩愛相依的浪漫場景;幾個月後,克洛伊通過網絡交友平臺認識的男友竟和她油畫中所繪的“夢中男友”幾乎長得一模一樣,相識三年後他們終于走進了幸福的婚姻殿堂。






B10110136_陳璨語_Sub Culture Magazine

觀察


到西門町行人專用道逛逛,常有機會遇到玩滑板的高手,也能在鐵門或是牆壁上看見許多街頭塗鴉的創作,若塗鴉是將自由的心靈噴製於牆,刺青就是把意志刻劃在皮膚上的展現,全臺灣唯一的刺青街就在西門町,那不僅是青少年創意的展現,透過與街頭公共空間的結合,可以反映台灣青少年在地文化的強烈特色。



發現問題


在文化一開始相互接觸之際,很容易會有相互排斥的情形發生,
唯一的解決知道就是不要以刻板印象的方式來繼續認知,
以一種平等的觀點的相互認識,才有辦法用相互了解和相互適應,
文化才有可能激盪出優質創新的火花,無論是對於文化的傳承,
次文化的形成,都應予以客觀的觀察和認識,以消彌文化當中的衝突和危機。

如何解決

                                          
以藝術創作,來表現對青少年次文化的認知。
創作一本介紹次文化的一本刊物,內容包含地下音樂、樂團、龐克、滑板、街頭塗鴉、街舞、刺青紋身、極限運動、同性,推陳出新的各種文化議題。


設計流程


(品牌名稱)



SPiRiTY


次文化具有靈魂與另類精神


(標準字)



使用刺青常看到的Old school風格






( 封面 )






(目錄)






(內頁)












(宣傳頁)





















Thank you

B10234009_林承恩_Bonbon App

觀察一  基地觀察x華山文創園區


  • 基地

    • 島的外觀 → 與周邊地區隔絕
    • 建築物 
      • 商業風氣與歷史氛圍拮抗
      • 舊物的價值、保存、取捨 
      • 缺乏穩定的文化/藝術價值、日新月異的新文化
    • 動線、空間利用 
      • 後方空曠草地尚未利用
      • 後方動線人潮不易接觸

    • 屬性 → 觀光、商業活動、休閒、等待、藝文活動

    • 心理 → 對公共空間的防備感、都市壓力、期待感

觀察二  台灣/台北城市文化

  • 城市
    • 強勢西方現代文化
    • 城市意象、文化 → 與其他地區/國家差異性低
    • 模仿/汲取外來文化 → 拼接式文化、台灣文化發展特色
    • 地域小 → 地區、人民經驗同質性高、但區域文化仍有細部差異
    • 文化認同
    • 多元的族群、區域文化 → 文化多處於次文化/區域文化形式存在
    • 舒適圈、固定社交圈 → 不易接觸自己不熟悉之文化

B10210112 B10210123_蔡辰郁_林秉言_Chain

走路走累了,坐在椅子上休息了一會,看看周遭,也發現很多人坐在椅子上,有的滑手機、有的跟情人進入小世界,而只想休息的我看看周圍,發現自己誰都不能聊,站了起來,拍拍屁股,繼續前往下個目的地。


觀察:
1.為什麼某個椅子的周圍總是能聚集到一群人?
2.大家都在椅子上做些什麼事呢?
3.公共椅子所代表的意義:供人短暫休息

問題:
1.如何讓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做同樣的事?

發現:
變因:椅子的高低、位置等;周圍的光線、人潮等

討論:
好奇心能夠驅使人有衝動去了解,作為一種共時性

實驗:
1.將一個電話筒放置在公共椅子上,會有多少人好奇去使用?
2.接起來後發現電話另一頭有人跟你講話,你要講些什麼?

結果:
只要有看到的人們,都會很有興趣的慢下腳步看,更有興趣的人會停下腳步查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裝置:融合椅子與電話
目的:與遠方的人互動、獲取當地資訊、交朋友

未來實行地點:
放置在捷運站外人行道的公共藝術

更為實際的方式:
由於現在這個時代人手一支手機,公共電話亭的使用度也大為降低,對於公共空間是一項相當雞肋的一項設施,在台灣的公共電話亭沒有開放撥入,將此公共設施將有更多的用途與樂趣。














B10210123_林秉言_深描

        「逼逼逼逼」,耳朵聽到熟悉的聲音,雖然眼睛還沒張開,但是右手已經像是自己動起來似的伸往掛在左手上的手錶,雖然我沒有帶手錶的習慣,可是在這種地方,我強迫自己習慣這個雖然累贅但是又必要的東西。雙腳一伸,我坐了起來,往外看出去,天才剛亮起來,但是現在不是悠閒看著天空的時候,我小心翼翼地爬下了雙層床,左腳感覺到好像快要踩到人的我趕緊換了個著地點,好險沒有踩到睡在下面的人,雙腳直覺式的差進了藍白拖,走到那鐵櫃前,伸出右手拿了一包用了一半的衛生紙,慢慢的走向了廁所,一如往常的在早上先把腸胃通乾淨,以免等一下吃完早餐後又衝到廁所解放。坐了一會兒馬上就唏哩花啦的洩了一堆,感覺通體舒暢後,哪起衛生紙往屁股的地方擦了擦,這個地方克難,一張衛生紙要至少擦個兩、三次才能丟往垃圾桶。這時聽到有小號的流水聲,「恩...有人也起來上廁所了」我是這麼想的,一走出去就發現原來是承洋,「早啊~」他對我這麼說道,我也跟他道了早安就慢慢地晃回寢室,開了寢室的大門就能聽到稀稀簌簌的聲音,應該也有一半以上的人起床了,我也慢慢的爬上了我的床位,開始折棉被,摺棉被的順序是固定的,第一天來這裡時就被教育以後都是這樣折,我也熟練的開始折起棉被來,但是正常來說在五點半之前是不能折棉被的,但是老實說根本沒有什麼人在管,所以先把它折好在墊在腳下也沒有人會在意。
        「現在時間洞五三洞,部隊起床!」從外面的廣播傳來長官的聲音,「蹦」的一聲,不是什麼東西爆炸,而是全寢室八十幾個人一起坐起的聲音,我迅速的右手拆掉蚊帳的四個角,開始使用練習已久的一人折蚊帳技能,其實蚊帳通常是需要兩個人才能折好,但是由於我睡上舖加上睡在隔壁的弟兄還是不會折,所以一人折蚊帳是必須的。我把蚊帳放在棉被上,並將棉被放在枕頭前開始將八個角拉直拉稱,滿意後小心翼翼地退下床,順手將床墊上的皺褶拉掉,下床的我趕緊到外面,找到我的臉盆,雙膝一蹲開始刷牙、洗臉,由於時間緊迫,刷牙只刷了一分鐘就趕緊把口中的水吐掉,趕緊把毛巾丟往水中,雙手快速地將毛巾攪一攪後拿起擰乾往臉上擦,把昨夜生成的油脂快速地洗掉,擦完後又丟進了水中,趕緊重複了動作後擰乾,把毛巾夾在腋下後,把臉盆拿起,我也站了起來,把臉盆裡的水往樓下潑,我快速地拿著臉盆跑回寢室,先將毛巾整齊的掛回原本的竿子上,再來將牙刷插在牙杯裏,牙刷頭朝右並對其手把的位置,牙膏橫放在牙杯前方的位置,一切都很整齊的在臉盆裡後我才將臉盆放在床腳旁,抽出了鞋版,開始找尋我的運動鞋。
        「所有新兵加快腳步到連集合場集合」聽到了從樓下傳來組長的聲音,我低頭看了一下手錶,現在時間八點四十分,我加快穿布鞋的腳步,快速地把鞋帶綁好,一切確定沒問題後,趕緊叫了一下同班的弟兄加快速度,離開寢室後,大家飛也似的衝下樓,往連集合場照著班來集合,今天是在營區的最後一天,終於能夠回家了!







B10130413_高葦庭_共時性

01.
關於出車禍這件事,我一直在想只要我跟對方只要在發生車禍前,有任何一個小動作或選擇的改變,就不會在相同的時間點出現在同一十字路口了,如果能避免掉共時性這點就好了,尤其是小巷子沒紅綠燈真的很容易相撞,老師說到應該是預留出一個空間,這我想到的是家中停車場是在B1,所以要開車出車庫上斜坡時,會有感應器啟動,讓出口地方的燈亮起,提醒要進車庫的車,這樣兩台車就不會尷尬的在斜坡上不知道怎麼辦了。


02.
有次在fb看到朋友po文,立馬想要留言嗆他一下,結果一回就發現有另一個朋友也同時回了一樣的話,我後來想了一下,時間點上是巧合,但回的話會一樣,可能是我們的個性以及對那個朋友的認知跟平常與那個朋友的關係都很相似所造成的。

B10130413_高葦庭_深描

        一月19號早上先載一個朋友去六張犁捷運站後,接著和另一個朋友約好在公館捷運站會和要去吃早午餐,可是因為比預計的時間早到,剛好附近有中國信託,便先去申辦弄丟的提款卡,申辦完之後打給朋友,發現朋友搞錯會合的地點,跑到完全相反的地方,所以只好騎車到朋友那接他,就在去的過程中,在巷子的十字路口被車撞,一回神發現自己躺在地上,旁邊躺著自己的摩托車,輪子還在空轉,身體動彈不得,完全無法理解當下狀況,只覺得一切都毀了,這時有人從車上下來一直跟我道歉,一直要拉我起來,我說拜託我不要動我,我真的很痛,附近住戶也紛紛跑出來問我要不要叫救護車,可見臺灣人真的很愛湊熱鬧也很熱心助人,我痛到都希望自己可以先昏過去睡一下了,當然說好,然後肇事的人問我要聯絡誰,我父母都不在台北,突然想到朋友還在等我,便請他打給我朋友。

        救護車來後,問了我一些問題,便把我抬上擔架,雖然擔架壓到很低,只有一點高度,但我還是超痛,如果能像挖土機那樣把我整個人像土一樣鏟起來就好了,送上救護車後,他問我一些基本資料問題,然後又問我有沒有健保卡,我說在車廂裡,醫護人員就又下車幫我拿,老實說我都快痛死還要回答一些問題真的很煩,如果他能當下立馬得知我的情況就好了,這讓我想到動畫東之伊甸中有一款手機app,將手機對著對方,假如對方有上網登入資料,那螢幕上就會顯示對方個資,只是這同時也會衍伸很多其他問題。醫護人員還問我這附近有兩間醫院,有沒有比較想送去哪間,我只回答說無所謂,後來想想應該是如果我在其中某間醫院有就醫紀錄那會比較方便,他們還在我手指上夾了一個東西,可是他說我有塗指甲油可能會不準確,後來才知道那是測血氧濃度的。

        後來被送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有護士來問了我一些問題,又有另一個護士來問了我一些問題,我不懂為什麼急診還得一直被問一樣的問題,我只覺得他們這樣很沒效率,後來有護士在我手上戴上一個標籤,我便開始等,然後連警衛都再來問我一次基本資料,我真的不懂就不能先幫我治療嗎?或許是因為我意識是清醒的,所以就診順序就被排在比較後面,這段時間我都一直在醫院入口處等,然後終於有人把我推進急診室的一角,然後我躺在床上就突然很想哭,我真的搞不懂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當下本來應該要開心的跟朋友吃早午餐的,如果我沒去辦卡就好了,如果我有跟朋友講清楚集合地方就好了,只要一個環節改變,我可能就不會出車禍了,然後我朋友就趕來醫院了,他問了我一下狀況,接著就有醫護人員請我去照x光,他說我全身都得脫光剩內褲,換上那邊的衣服,幸好我還有朋友幫忙才勉強換好衣服,但如果我當下是一個人到底要怎麼換我真的很疑惑,我都有可能骨折不能亂動了,怎麼還得先換衣服,如果能躺著就換好衣服就好了,照完x光後,我又被推回急診室等待,朋友先去外面幫我聯絡家人,因為那裡收訊神差,這時醫生過來告訴我他看過x光確定我沒骨折,所以應該是韌帶拉傷了,問我要不要打止痛針,我也搞不懂就想說能不痛就好,沒想到止痛針超大支,打下去比受傷的地方還痛,還得一直揉讓他擴散到肌肉,越揉越痛,我真的越來越搞不懂怎麼事情會變成這樣了,然後肇事者跟警察都來到醫院,我又分別被兩個警察問了一次基本資料,我今天少說被問了七次,我真的很想把基本資料寫塊板子掛在脖子上,接著順便做完筆錄,做筆錄時還要錄音,那為什麼不直接把錄音內容打成逐字稿呢?不然現在科技這麼發達語音都可以直接轉換成文字了,因為我發現那警察根本給我省略一堆細節,這樣很有可能變成完全不一樣的狀況誒,我真的超傻眼的,他還一直逼我趕快簽名,一副就想趕快趕回家看八點黨的嘴臉啊!!!真的很想跟他說你來被撞看看。


        筆錄做完後,止痛針也發揮效用了,我第一次覺得有坐起來的希望,然後我就開始餓了,突然發現我沒吃早餐就被撞了,可是朋友不在身邊,護士都忙得要死,而且我臉皮超薄,根本不好意思拜託陌生人,只好等朋友回來叫他幫我買吃的,可是他也是第一次來這,根本不知道有什麼,所以只好他先去找找看有什麼吃的,再打回來問我,如果醫院可以跟內部商店串連就好了,這樣我就可以馬上知道有什麼可以吃,他可以幫我送來就更好了,而且我發現躺在那邊真的很不知道要幹嘛,
只能一直放空,然後訊號很差上網也斷斷續續,後來朋友終於帶回食物,我真的吃得超開心的,可是也發現所有人都在看我吃,可能他們也很想吃吧,畢竟他們也都是行動不便的人,要買什麼也都得靠別人,後來醫生就過來問我想不想住院還是要先回家了,再待下去我會崩潰,所以就立馬東西收一收走人了。

B10210107 B10210125_張菱萱 袁子珺_ Mr.Blue Family

觀察


我們在第一天,去了週遭晃晃,經過摩斯以及肯德基時這種速食餐廳,發現總能看見有人使用電腦在工作、或是有學生在讀書,而同樣地在咖啡廳、圖書館也是如此,但也有人選擇在自家工作,是怎麼樣的因素,使人選擇該環境


發現問題

如果沒有環境影響,面臨工作提不起勁的時候,要用什麼方式使自己進入狀況?而每個人使自己進入狀況的方式都大不相同。


如何解決

調查50個人使自己進入狀況的習慣,蒐集各自的起首式,並從中找到共通點,利用蒐集的資訊,研究並加以做發展。

結論

經過五十位調查之後,發現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起首式,並歸納出幾個共通點
1.希望的是一個有氣氛乾淨的空間
2.通常會有咖啡與音樂


設計流程

在歸納出共通點後,希望以一系列小物作為發展,其中在草圖過程以動物、植物、食物...等等作為發展,最後選擇以動物系列最為發想,因在詢問多人意見後發現,動物較為可愛,也就有與人親近的感受。


以Mr.Blue作為主角,發展出系列家族,並以顏色作為主要命名,因為顏色就有鮮明的特色。

設定角色

Miss.Orange—以兔子形象搭配橘色暖色的色系,將與以盆栽做結合,希望能夠呈現虛擬盆栽,能夠澆水並有發光、可愛的旋律等等。
Mr.Blue— 為該家族主角,用藍色較為平靜的色彩,希望是以音樂為主要設定,能夠藉由手上樂器,播放出所喜歡的樂曲。
Mrs.Yellow—黃色的小貓,因應許多人訴求的一個乾淨的桌面,將貓的習性,習慣坐在書面上,將其與抹布作為結合,能夠清理桌面同時,也能讓人用得開心。


使用說明



情境示意圖



B10210107_張菱萱_共時性

1.
家裡巷外有一間不太起眼的日式餐廳,店小小的,營業時間也不長,但每一道卻又比一般裝潢看似很漂亮的日本餐廳好吃許多,家母時常會去買那間日式的豬排飯,吃了也有一年了,我也與男朋友也常常去吃,不知道怎麼的這次吃著吃著發起呆了,突然一個念頭閃過,這飯好像跟外面的飯不太一樣?
同時男朋友也說出了這句話,明明是一間我們常常吃的,卻不知道怎麼只在這麼時間點才發現到這一個問題。

2.
一般來說,我到學校需要搭兩班公車,第一台是綠13,我慣性在景美捷運站就下車,等650路線好讓我可以直接到學校校門,650與綠13有一節的路線是一樣的,只是一台會直接到公館捷運站,一台轉向基隆路,好幾次下車轉車時公車就已經跑了,但藉由台北等公車這個app,我可以在綠13上看650現在已經行駛到哪,好讓我選擇在哪一站下車後馬上就可以搭上650。

B10210107_張菱萱_深描



AM 9:00
手機鬧鐘開始響,一如往常,在床上呆滯個幾分鐘,滑個手機作為提振精神的方式,三分鐘過後,緩緩地離開被窩到了浴室刷牙洗臉。

咚———
是電鈴響了,右手拿著牙刷,嘴裡滿是泡沫

咚———
電鈴持續響,大概是鄰居吧,家中沒人,我只好邊將牙刷沖洗乾淨,緩緩走到大門口,當我開啟門,一個我不曾見過的男子,背影看起來大概一米七五吧,應該是上班族吧手還拿著安全帽,他已經背對我往樓下走,似乎沒發現我已經開門,但也罷,我心想著我也不認識他,所以我也沒出任何聲音,就默默關上門。

更衣前必須先清理貓砂,bobo(貓)悠悠地晃來晃去,一附你怎麼現在才起床的眼神,另一隻mika(紅貴賓)則扮演我的角色,慵懶地睡在我的棉被上,一臉你要去上課啦?緩緩地拿鏟子把貓砂塊放到我左手的衛生紙上,一貫地扔向廚房的垃圾桶,垃圾桶上方有一扇窗,通常窗都是開著,因為貓總愛坐在窗沿看著外面的天空,雖然我總不明白到底在看什麼,今天不同地是,貓並沒有坐在窗沿,而從窗外飄進濃濃一股煙味,燒焦般的煙味。

窗外一看,好多的人在樓下,原來是我家樓下三樓不停冒煙,我家在四樓,這下我該往哪都是一個問題,不久消防車的聲音越來越近了,樓下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我就像被困在樓上只能盯著一樓看,一樓離四樓其實還是有些許距離,但樓下的婆婆媽媽們講話總是十分大聲,我在樓上就能聽見他們的對談,三樓只住了一位年約五十歲的先生,似乎是上班出門後忘了關火,以至於屋裡不停竄出煙,越聽我越緊張,腦中想起開學時的火災逃生說明,重點是把門關上,那我應該先待在房內吧,但我就待在陽台一直看著下方的人,對面的住戶聽見樓下吵雜的聲音,也跟著探出頭來,無意間看了我幾眼,我想他可能困擾我怎麼還在樓上吧。

隨著消防車的聲音越來越近,樓下的人似乎越來越多,里長也出現了,樓下的婆婆們緊張地說一直聯絡不上住戶,門鈴按了也不響,一旁不外乎也有看熱鬧的人,直接在一旁坐了下來,所幸消防人員及時趕到,架了長梯,從陽臺攀了進去屋內,出來後對樓下的人說明,不至於釀成大火,只是東西焦了,慢慢的將東西收拾好,消防人員也撤了,慢慢的樓下人潮也漸漸散了。



我在樓上像在看戲般,只是我也緊張了一回,緊張完同時,還是要換衣服,去學校面對英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