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月曜日

B10130413_高葦庭_week_2

● 請舉出一個例子(可以是演講裡面的)說明科技帶給建築的影響。

        演講中提到由於科技的發展及電腦的普及,以前製圖時大多只能畫出直線或平整的線,曲線則得使用曲線板慢慢畫,非常耗時,但現在透過電腦,則能輕易畫出各種形狀,而在技術層面上,能將以前看上去不可能變成建築的東西化為可能,其實科技的影響不只在建築層面上,而是全面性的。

        而提到科技的日新月異,我想近幾年最顯著的進步應該就是被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3D列印技術了,還記得第一次看到新聞報導這項技術時,真的是驚奇不已,當時介紹的是如何用3D列印做出安全帽,沒想到現在已能利用這項技術來蓋房子了,荷蘭建築師事務所Dus Architects就打算藉由3D列印技術,在阿姆斯特丹北部運河邊造出世界第一棟水岸景觀宅,他們所使用的3D印表機比一般的大10倍,能一次列印出長x寬x高逹2x2x3.5公尺的建築組件,材料則是採用像混凝土一樣堅固的泡沫生物塑膠來製作,Dus Architects表示「建築是污染最嚴重、效率最低的行業之一」,採用3D列印不但可以將材料溶解後重覆使用,也能降低運輸成本,將能徹底改變未來建造城市的方法。最近有空我便會到這項計畫的官網(http://3dprintcanalhouse.com/kamermaker-1)看看目前的進度,真的很期待完工的那天。

        中國蘇州的建築材料公司Winsun,也研發出可回收的混凝土與玻璃纖維作為新一代的建築材料,只要透過特製的超大型3D印表機,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把所需的建築零件輸出成型,運載到預定的地點,依照畫好的平面設計圖,幾位工人,一台怪手,就可以組裝完畢, 但這種新建築材料與技術還在實驗階段,雖然環保、省時、成本低,但房屋本身的舒適度以及耐久度都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或許要完全將3D列印技術應用在建築上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改善與克服,但我想就如荷蘭建築師Hedwig Heinsman所說,在不久的將來,大家便可以選擇並下載房屋設計圖,就像在iTunes上買東西一樣,只要敲幾下鍵盤,便能客製出完全符合你所想的屋型,然後再把印表機運到建地去蓋房子。畢竟這在以前是完全想像不到的,但如今我們正一步一步的向前邁進實行。


 科技帶給設計的美感,你認為會是什麼?

        科技給人的速度感,衍伸出了流線形美感,而電腦的普及加上軟體、技術的進步,讓我們在設計上更能講求精準到位,不僅要化繁為簡,更要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美學似乎逐漸從以前的裝飾風格、華麗繁複漸漸演變成今日的重視通用、友善設計,如今需要的不再只是裝飾性的美而是真正實用能改善人們生活的設計。但老實說看到以前許多的畫作、藝術品及設計,我仍會深受感動,那是現今設計所缺少的一種手工的美,再加上時間的薰陶,使得那些設計都更有種獨特的魅力,現今的創作大都是藉由電腦,除了想法上的不同,否則每個人做出來的東西都感覺大同小異,似乎就是少了那麼點個人的味道。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