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城市設計展
1.展覽之中最有趣的城市設計案例
MIT CITYCAR
這個概念其實跟Ubike幾乎一樣,只不過從腳踏車變成雙人電動汽車。可以解決在都市中找不到停車位的問題,比一般的汽車體積要小,也可以摺疊減少空間,而且不用買車就可以享受開車在城市裡兜風的感覺。可是覺得有趣是一開始看到的感覺,之後考慮到他的實用性就覺得其實並不大可行。首先要能駕馭這種自動車是否需要練習,是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上路,安全性我想也是個很大的問題,這也要考慮到他的效能速度。再來就是成本的問題,生產一輛自動車成本肯定不小,還有停車站甚麼的,不過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維修的問題,看現在的ubike,故障的比例非常高,因為是每個人都在使用,又是公共設施,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也不同,肯定不易保養。更何況是電動車這種精細的機械了。
我覺得這個設計應該要在規劃城市時就加進去,對於已經發展成的城市在執行上是有困難的。在一開始就把街道整個設計好,停放電動車的位置都排放好,新住民也都不用買車,城市內統一都用這種車,維修也統一管理,也能減少材料能源與成本。
2.台北市內最有趣與最無趣的城市設計案例
(1)有趣的
我覺得悠遊卡是個很有趣的概念。藉由一張卡,我們可以搭捷運、騎ubike、搭公車、纜車、買東西。雖然它不只在台北可以使用,不過來說說悠遊卡能在台北做的事。為了達到各種方便,有很多種卡出現在現代,公車卡、學生卡、信用卡......,也就是說從早到晚,我們會使用''卡''的次數很多,同時,也記錄下了我們一整天的行蹤。一早騎ubike上學、學校圖書館用學生證進出、搭捷運、買東西登入紅利點數、看醫生遞出健保卡......,所有的時間、地點都會被記錄下來,假設這些系統都統合起來,要掌握一個人的行蹤絕對易如反掌。最可怕的是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麼一回事。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被現代化給控制了都不知道呢?
因為台北市是台灣最現代化的都市,所以這個現象我想也是最龐大的。以前在鄉下一天中還真的沒有印象用到甚麼卡呢。有趣的地方在於,它可以逐漸滲透我們的生活,也許在未來還可以控制我們。
(2)無趣的
台北市專用垃圾袋。雖然原意是希望能垃圾減量,但我覺得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一天製造的垃圾量就是那些啊,並不會因為要用專用垃圾袋而有辦法減量。覺得這是個治標不治本的方式。(還是賣垃圾袋有賺錢?)別縣市平時買東西拿到的塑膠袋量剛好可以拿來當垃圾袋,不會有囤積塑膠袋的問題,但在台北買東西得到的塑膠袋之後我可以怎麼利用呢?把塑膠袋丟進塑膠垃圾袋裡再丟進垃圾車。為什麼還要多個步驟製造塑膠袋???現在最常做的事就是在半夜尋找口徑大的人行道(或公園)垃圾桶,然後把垃圾塞進去。可以看見人行道(或公園)垃圾桶旁總是散落著一包包非專用垃圾袋裝著的垃圾。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