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舉出你覺得展覽之中最有趣的城市設計案例
在展覽之中覺得最有趣的城市設計是“PRECIOUS PLASTIC”
在展覽之中覺得最有趣的城市設計是“PRECIOUS PLASTIC”
塑膠是地球上最珍貴的材料之一,他的重量輕、堅固、容易塑型且成本低廉,但是塑料被看作是一次性的,不值錢的材料,它的價格便宜,大批量生產和出貨世界各地。不過如何充分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門環保的課題,也是我們設計師應該去探討的!
DAVE HAKKENS他除了把塑膠重複回收之外,還利用簡易的製造機器,讓生活中的塑膠垃圾找到新的姿態與生命!
把塑膠重組再製造,形成像一種馬賽克拼貼的材質,美麗又環保。
● 請舉出台北市內最有趣與最無趣的城市設計案例
我覺得台北最有趣的城市設計案例是“U Bike”
我覺得台北最有趣的城市設計案例是“U Bike”
能融入市民的生活,無論上下班通勤、旅遊時,我們都能利用U bike去到我想要的目的地,而且前30分鐘免費,也為交通費省下不少錢,同時達到環保與節能的功效,U bike騎起來也是非常的輕鬆好騎,有變速器之外又符合人體工學,外型也十分輕巧可愛,夜晚騎車的時候還會利用速度讓前燈發亮,達到安全的訴求。現在停靠站的區域也越做越廣了,不僅在大台北地區,中南部也陸續新增了好幾個據點,相信U bike一定能為台灣的環保更盡一份心力。
台北最無趣的城市設計是“台北專用垃圾袋”
過去垃圾費是隨著水費徵收,依用水量計算垃圾費,但用水量多寡與垃圾排出量不一定成正比,雖然民眾主動積極配合資源回收仍然要繳交一樣的垃圾費,並不公平,且無法鼓勵民眾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台北才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規定市民清理一般垃圾必須使用專用垃圾袋,其主要目的也在於促進垃圾減量、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
不過台北專用垃圾袋價格不低,民眾購買垃圾袋的投入成本高,可能導致垃圾收集不易或垃圾棄置的問題。現行政府的垃圾處理政策,都是以大袋套小袋,造成更多塑膠袋使用量,民眾辛辛苦苦將垃圾分類好,最後卻是倒在一起,一同焚化,十分令人驚訝,使用了更多的塑膠袋,也產生了更多戴奧辛與飛灰塵,身體的健康並非金錢可以換到的。
另外想要補充台中最無趣設計“台中BRT”
BRT 全稱 Bus Rapid Transit,翻成中文叫做【公車快捷交通系統】
台中要蓋BRT,主要是由於MRT經費過高,在中央因為高捷運量過低的前車之鑑下,希望台中先行培養大眾運輸人口,否則不給錢蓋MRT。在此情況下,台中市長就拿建設經費較為低廉、工期短、較快見效的BRT作為先行跳板。
不過BRT的設施並不完善,他如同雙節的公車,雖然有專用道使用,但是無法確保一路是綠燈的狀態,只能靠司機的反應能力,而且因為專用道的使用,使道路交通量變的更為擁擠
以下是新聞報導的BRT五大缺失:
1.機電系統壓力不足
行控中心機電主系統與15個子系統(如月台閘門、行車資訊等)無法連線,BRT班次間距無法固定為3~5分鐘一班
2.行控中心、BRT、月台之間無法雙向通話
月台通話系統尚未安裝,BRT司機僅能單向聯繫行控中心,行控中心無法發話給司機
3.臨時與正式行控中心機電系統無法整合
施工中的梧棲行控中心和臨時行控中心機電系統得標廠商不同,二者無法整合,影響監控功能,機電系統須重新發包
4.不可能一路綠燈
BRT專用道牽涉優先號誌調度,但交叉主幹道如文心路車流量大,若紅燈時間過長,易塞車,致肇事率增加
5.空調不足
臨時行控中心機房冷氣僅2部,機電設備恐因過熱故障,甚至引發火災
行控中心機電主系統與15個子系統(如月台閘門、行車資訊等)無法連線,BRT班次間距無法固定為3~5分鐘一班
2.行控中心、BRT、月台之間無法雙向通話
月台通話系統尚未安裝,BRT司機僅能單向聯繫行控中心,行控中心無法發話給司機
3.臨時與正式行控中心機電系統無法整合
施工中的梧棲行控中心和臨時行控中心機電系統得標廠商不同,二者無法整合,影響監控功能,機電系統須重新發包
4.不可能一路綠燈
BRT專用道牽涉優先號誌調度,但交叉主幹道如文心路車流量大,若紅燈時間過長,易塞車,致肇事率增加
5.空調不足
臨時行控中心機房冷氣僅2部,機電設備恐因過熱故障,甚至引發火災
如此的設備花費竟然也要40億,真的是剝削人民的錢!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