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簡單結論一下weel1裡我對空間的看法,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被人為界定出來的範圍」,而我在虛的空間裡也提到:人們認為可以在這個範圍裡做某些事。綜合以上兩點而言,要設計一個空間我們必須先界定一個範圍(不管它是實的或是虛的),然後賦予這個空間一些意義(也就是功能性),而這個意義必須是顯而易見,大家一看就會有所共鳴的(知道該如何使用),否則就會發生像week4的影片裡提到的事情,使用者可能會錯誤的使用。
不過我想給互動設計多保留一點絕對的正確性,在不危害生命的情況下,互動設計似乎可以有更多可能,否則如果你做什麼都只通向一個答案,那似乎就太過無聊,在下一個問題中我會對這部分多加解釋。
● 請闡述你對「空間互動設計」的想法。
當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時候,同樣的語句會因為你的語氣和肢體動作而造成不同的結果,我覺得一個好的互動設計必須注意許多細節,才能真正回饋使用者需求。例如說在google搜尋時打上filetype可以只找到該格式的檔案,又或者像是捷運閘門的感應系統,會依不同的使用者而界定不同的價格等等。這樣看來,其實互動設計的使用必然有一定的正確性可循(例如:你仍然不能把悠遊卡硬塞進閘門),但是使用的方法有非常多種,並不是只有「X→Y」這樣的絕對,而是向不同的X會產生很多的Y。
而因為是應用在空間的互動設計,我們似乎能利用該空間的特性來做些更特別的設計,例如說風大的地方可以結合風力,進而產生風車之類的與地球這個空間互動的設計。如果以虛的空間來說,似乎又有更多的可能性了,例如電腦桌布可以依客人喜好更換等等,畢竟虛的空間是一個人造的空間,在技術允許的狀況下應該是無所不能的,不過能不能有該類型的互動,就等待人類的挖掘了。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