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水曜日

B10234009_林承恩_week_3

建築的材質如果不是木材或是水泥等建材,你覺得可以用什麼其他材質?

        前些日子看到新聞報導加州理工學院研發出一種新的奈米材料結構 氮化鈦,其設計結構強度相當於金屬,且有良好的承受形變能力。在整體結構上大多為中空支架結構,能依使用目的調整結構強度與質量。此外因奈米結構研究發展,其他如金屬、半導體、陶瓷等材料可藉由奈米結構設計,使材料擁有足夠的材料強度支撐建築體,無須仰賴過多的鋼筋水泥的骨架結構。


請舉出最不可能使用在建築上的材質,並解釋為什麼?

        理論上材料強度不足支撐建築體、非固體、易受侵蝕、受形變易受損的材料皆不適合應用在建築上。畢竟建築材料需要支撐建築重量、抵抗環境因素(地震、雷擊、雨水),還須考量人類行為造成之因素(如水電管線、糞管、空調管線)。但我認為材料發展會讓各式材料更適合應用於建築,反而是建築設計的缺失,會使材料特性衍生出不良的建築環境。這學期因修博物館科技課程聽述講師在蘭陽博物館工作的情形,其建築物因頂層通風設計不良,加上玻璃牆面透光、熱對流效應,使得頂層時常產生高溫,不適合展品典藏,館內空調成本也因此增加。建築物在外觀上實為經典,但應用上卻產生缺失。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